金融許倩 2025-09-10 08:29:16 來源:中房報
??隨著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披露收官,一份關乎金融系統健康度的“體檢報告”正式出爐。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42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整體向好,與去年末相比僅貴陽銀行、民生銀行等7家出現小幅反彈。
??不過,記者注意到,房地產業依然是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較高的行業之一,部分城農商行及個別股份行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出現明顯攀升現象。在零售信貸方面,多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信用卡、經營貸、住房貸款不良指標均有所增加。
??比如,貴陽銀行上半年整體不良貸款率較去年末上行0.12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上行0.7個百分點至1.75%;青農商行雖然整體不良貸款率下行,但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較去年末提升14.15個百分點至21.32%。
??部分國有大行財報也出現類似趨勢。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達5.38%,較去年末上升0.44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1.15%,較去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仍是新發生不良貸款的第一大行業,但實質新增同比已經出現下降趨勢。個人貸款資產質量短期仍面臨一定壓力?!敝袊y行副行長武劍在發布會上表示。
??多家銀行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下半年仍將持續加大風險管控力度。據市場面消息,今年國有商業銀行總行都組建了直屬的催收團隊,向不良貸款要利潤。
??地產業貸款不良率攀升
??房地產對公貸款風險雖有所收斂,但風險出清仍未結束。同時,個人貸款不良率延續抬升趨勢,住房貸款、消費貸、經營貸不良率都有上行信號。
??在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投向房地產業貸款的力度最大。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境內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為1.02萬億元,半年增加485.9億元。中國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是最高的,達到5.38%;其次是工商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達5.37%,較2024年末上升0.38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升的最快的是青農商行。截至上半年末,青農商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為21.32%,較去年底上升14.15個百分點;對應不良貸款余額增加約12億元,達到20.95億元,占不良貸款比例由25%左右提升至61.54%。
??“本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增加,主要因個別貸款風險暴露形成不良,正在處置過程中,屬于正常波動?!鼻噢r商行在半年報中表示。記者注意到,該行上半年房地產業貸款和墊款規模大幅壓降約21億元至98.25億元。
??從絕對值來看,上半年末,房地產行業貸款不良率較高的還有鄭州銀行(9.75%)、重慶銀行(7.19%)、杭州銀行(6.44%)、農業銀行(5.35%)、招商銀行(4.74%)等。
??從增幅來看,上半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上升超過1個百分點的還有江蘇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浦發銀行等。
??上半年末,江蘇銀行投放于房地產業貸款的不良率達3.95%,遠超其他行業貸款,相較去年末增加1.75個百分點。江蘇銀行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下行,一方面受貸款規模縮減影響,另一方面則由地產市場環境決定。
??對于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上升,上海銀行方面則稱,主要是受到個別存量風險業務影響。
??一位銀行界人士表示,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產市場整體低迷,銷售額下降幅度較大。下一階段,商業銀行可能會將更多注意力投向重點保交房項目及房地產向新發展模式過渡的有關動向。
??六大行按揭貸不良率全部上升
??作為個人住房貸款的投向主力,國有六大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仍在縮水。
??截至上半年末,國有六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合計25.73萬億元,在42家上市銀行中(合計34.13萬億元)占據75%的份額。但相比去年末,該余額在半年內縮水1078億元,且已連續3年縮水。
??某宏觀經濟分析師表示,六大行居民房貸持續減少,主要是受到提前還貸潮和新增客戶減少等多種因素影響,這也說明今年居民對于房貸的態度日趨理性。
??建設銀行投向個人住房貸款的規模最大,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到6.15萬億元,仍居行業首位,但半年縮水423.6億元;其次是工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6.05萬億元,半年減少366億元;農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4.94萬億元,半年減少492億元。
??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則較年初實現微增。其中,郵儲銀行較年初增加213.16億元,上半年房貸余額突破2.4萬億元。
??9家上市股份行成為上半年個人房貸市場的增量冠軍,房貸余額較年初合計增加1554億元。其中,招商銀行上半年房貸余額1.44萬億元,中信銀行房貸余額1.11萬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209.29億元和384.36億元。
??此外,北京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等一些高能級城市的城商行,個人房貸業務也實現了正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被銀行視作優質資產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卻在走高。尤其是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全部上升。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個人住房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86%、0.77%、0.76%、0.75%、0.74%、0.73%,較2024年末分別增加0.13、0.04、0.13、0.17、0.13及0.09個百分點。
??什么原因導致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上升?有分析稱,一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直接影響了其償還房貸等債務的能力。二是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房價波動、交易量萎縮等因素,使得抵押房產的價值面臨不確定性,部分借款人可能因心理預期變化或經濟壓力選擇斷供。此外,部分銀行在信貸業務擴張過程中,過于追求規模和市場份額,放松了對借款人的審核標準,降低了風險評估的嚴謹性。
??下半年銀行對房地產態度如何?
??在半年度業績會上,多家銀行高管在回應資產質量相關問題時表示,將更加重視風險管控,嚴控新生成風險。
??北京銀行行長戴煒表示,今年將更加重視風險管理能力。下一步,北京銀行將進一步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以夯實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在風險管控實踐中,北京銀行對現有不良資產處置窮盡各種辦法,同時對新增不良貸款實行嚴控,加大對不良資產問責的力度。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將加強個人貸款產品“入口關”管理,全面、動態、持續優化產品準入、制度規則和管理要求,加強個貸實質性風險的全流程管理。
??興業銀行首席風險官賴富榮表示,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已有所回落,對于按揭客戶,該行嚴格遵循“好人好房”原則,從嚴把握區域、樓盤和客戶的準入標準,保障按揭業務的穩健增長。
??對于下一階段房地產信貸工作,各大銀行將有哪些動作?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將抓好系列政策落實,通過延伸住房金融服務鏈條,特別是圍繞客戶進一步打造住房金融生態的服務閉環,完善住房金融生態的布局,持續鞏固提升這方面的競爭力。他預計,今年全年房貸業務表現將會好于去年。
??對于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領域風險,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表示,該行房地產業務風險基本穩定,地方債務風險化解見行見效,未來將持續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措施。
??下一步,農業銀行將積極推進城市對公信貸業務轉型,緊扣區域協調發展,城市動能轉換、品質提升和綠色轉型,加快調整優化信貸策略;積極對接各地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支持拆除重建類、整治提升類的城市更新項目,以及保障性住房項目等,繼續做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的項目投放。
??交通銀行副行長顧斌表示,交通銀行將持續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對支持的重點領域加大投放;風險監測管理方面,研判存量的業務風險,及時修訂、完善授信政策;對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政策導向下,市場運行、房企趨勢性變化加強研究,統籌好各個區域房地產項目融資規劃的風險防控。
深圳優化購房政策力度超預期
2025-09-08“金九銀十”有望實現止跌回升。報告|百強房企8月業績環比降低1.9%,企業投資放緩
2025-09-05超三成企業8月業績環比增長,投資集中于頭部企業。報告|上半年租金回報率跑贏理財收益率
2025-09-02部分城市“回本”只需30年。財稅政策精準施策,房地產行業獲支持
2025-09-01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享受單獨留抵退稅政策。事關房地產!城市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明確
2025-08-29加快城市發展方式轉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2025年第二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報告發布
2025-08-28超八成開發企業信用情況良好,債務違約情況略有好轉。廣州:深入推進城中村及老舊小區改造
2025-08-28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蘇州取消市區范圍內新建商品住房2年限售
2025-08-28進一步滿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 08:26
- 2025-09-09 10:39:25
- 2025-09-09 10:23:25
- 2025-09-09 10:21:07
- 2025-09-09 10:18:29
- 2025-09-09 10:15:41
- 2025-09-09 10:10:07
- 2025-09-09 10:07:54
- 2025-09-09 09:43:48
- 2025-09-09 09:39:10
- 2025-09-09 09:37:41
- 2025-09-09 09:21:30
- 2025-09-09 08:41:35
- 2025-09-09 08:36:35
- 2025-09-09 08:30:51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